首页 /新闻 / 蓬安 / 正文

下足功夫啃下硬骨头 蓬安县156个村脱贫

2019-01-23| 发布者: 南部微生活| 查看: 952

下足功夫啃下硬骨头 蓬安县156个村脱贫

利溪镇花房子村花好月圆现代农业示范园

山高坡陡、夹皮沟,地瓜、苦菜是主粮,这是多年前玉龙山村极度贫困的真实写照。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玉龙山村相继经历了“输血”“换血”“造血”的过程,村民改变了贫穷面貌,过上了幸福生活。

玉龙山村的变化,只是蓬安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蓬安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在摘掉贫困县帽子之后,持续发力、精准施策、精细“绣花”,大力培育致富产业、改善基础条件、巩固脱贫成效。目前,全县共退出贫困村156个、减贫51690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2%。

明责问效 脱贫攻坚有保障

“感谢驻村工作队、感谢魏书记,不然我们哪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哦。”1月17日, 说起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家中发生的变化, 玉龙山村贫困户蒋玉辉感激地说。

玉龙山村距离蓬安县城仅6公里,但这里却是典型的浅丘山区、高山村,该村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 留守老人们守着瘠薄的田地过日子,生活十分清苦。

2014年, 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玉龙山村,这个贫瘠的山村顿时热闹起来。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等,开始频繁进村入户,为贫困户规划发展产业,努力摘穷帽。

通过多次实地走访、与贫困户座谈、党员会研讨等方式, 扶贫干部为该村22户贫困户制定了产业脱贫发展方案。同时,借助小额信贷和产业发展基金, 为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缺资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变“输血”为“造血”。

如今,玉龙山村栽植了200亩速生红椿林,建成了2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 人人有收入的良好态势。2018年10月,玉龙山村顺利通过脱贫验收。

近年来,蓬安坚持把明责问效作为脱贫攻坚的坚强保障,层层细化县、乡、村“一把手”主体责任,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周一调度、乡镇主要负责人三天一调度、村党支部书记一天一调度,30名县级联系领导、171名第一书记、185名农技人员、6523名帮扶干部蹲点到村、帮扶到户,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产业兴旺 农民增收有门路

2018年7月,蓬安相如故里首届荷花节在柳滩乡三角滩村举行。千亩莲花开,客从远方来,产业扶贫让三角滩村名声大噪。

三角滩村,是柳滩乡最大的一个村,人多地少,如何带领村民脱贫增收?2018年年初, 柳滩乡党委书记卿小栋动员全体党员干部集思广益。 一番激烈的讨论后,种植籽莲、发展乡村旅游成了大家的共识。

南充市政协机关定点帮扶三角滩村,谋划开展企业帮村、界别帮点、委员帮户“三帮”行动;蓬安县供销社作为业主单位,着手流转三角滩村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

卿小栋介绍, 柳滩乡连片发展莲藕产业,三角滩村49户贫困户,三角滩村和响水滩村160户非贫困户全部加入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拿出纯收入的20%为入社群众分红。同时,建立在家劳动力台账,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建立农特产品台账,对接电商平台、农产品交易中心等,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近年来, 蓬安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 除了对贫困村个性化规划“短平快”到户项目,分户落实果蔬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经济“三大增收计划”,力促贫困群众快速增收外,该县还采取“单村新建、跨村联建、跨乡连片”的方式, 建成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58个, 实现“村村有园、户户入园、人人受益”。

目前,蓬安正高标准建设旅游环线、农业园区环线、百里果蔬产业带“两线一带”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努力建成万亩桑海、万亩中药材、万亩花木、万亩花椒、万亩有机稻、万亩优质柑橘六大万亩级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了流域化分布、区域化种植、全域化推进的扶贫产业格局。

基础配套 群众共享扶贫成果

近日, 记者来到徐家镇水对沟村村民刘有维家,青瓦白墙、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外绿树成荫。

刘有维的妻子正忙着打扫卫生、拾掇花草。“住进新房子后,她每天都要收拾屋子,到处种花种草。”因病致贫的刘有维笑着说,以前,家里是木结构瓦房,部分木料腐朽,每逢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2018年,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刘有维家建起了砖混结构的新房。

在该村, 非贫困户吴康泰也享受到了危房改造的好政策。

木料搭起的棚棚房, 变成了砖混结构的新房, 房屋琉璃瓦做顶, 搭配着通体白墙。“以前那叫熬日子,过一天算一天。现在是奔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吴康泰说。

2018年,蓬安县坚持把基础配套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来抓, 因地制宜补短板,差异化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全年新建村组道路262公里、 小微水利设施310处, 有效破解了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行路难”“用水难”问题;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完成C、D级危房改造815户、实施“五改三建”2631户, 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和部分非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坚持公共服务大配套,加快完善医疗卫生、 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建成达标卫生室58个、文化室58个,新建农民健身工程39处、文化院坝34个,推动优质公共服务惠及更多贫困群众及非贫困群众。(记者 彭圣洲 文/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952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发表主题 签到
客服中心
微笑生活,快乐分享!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用户协议
侵权投诉
意见建议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新闻合作
客服中心

南部微生活

南部印象

分类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4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anbuw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