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周围基础配套设施非常完备方便。
93次查看 0评论
摘要 在新时代主要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提倡和推崇原创应当成为当前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深入阐发创意思维的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创意的内涵及其规律,为创意实践提供理论参照。创意思维在引入实践性内涵的前提下,应当包括创意、创想、创境这三个要素与构成,只有达成创意思维的这三个构成,才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原创。创意思维的养成具有自身逻辑理路,这个过程应处理好传统与创新、原点与支点、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创意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原动力之一,必须以创意思维的培育为根基,从原创的智慧之源和智力之核入手,厚植创意思维的肥沃土壤,探索创意思维养成规律,营造创意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文化产业提供充沛持久的原动力。 关键词:创意思维;新时代;文化产业;原动力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8)12-0057-09 世间任何伟大或影响深远的事业,都是由宏伟的构想、远大的抱负以及实现抱负的具体的与细微的行为共同构成的,并且还要有持之以恒、竭尽心力的时间过程。我们今天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在一百年前就蕴藏于国人的心中,迄今依然需要我们不懈奋斗去实现。重铸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离不开当代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作一大批文艺精品力作,创造一系列文化知名品牌,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无疑是当下中国文化领域的重大战略任务。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宏伟目标不仅要从具体的事情做起,还要有做好小事情的工匠精神。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文化创新创业的外在环境,如何发挥文化人才与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掘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则需要我们更深入探究文化产业的核心动力或者原动力,才能把握大势、精准施策,从而更好地推进文化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一、创意思维的内在构成 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全面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与品质,提升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高品质需要依靠工匠精神的打造,但仅有高品质而缺乏原创性,便只能步人后尘而难以形成自主文化品牌。在利益与资本驱动下,模仿、抄袭的文化产品或许能形成一时的市场热点,却无法成就长久的文化繁荣,更不会造就打动人心的价值影响。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具有原创性的高品质文化产品,而且原创性背后有先进理念的支撑。因此,在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提倡和推崇原创应当成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深入阐发创意思维的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创意的内涵及其规律,为创意实践提供理论参照。 一个好创意就是一个好点子,设计师有了好点子可以设计出好作品,公司企业有了好点子可以起死回生,管理者有了好点子可以规划出好项目。但在实践中,一个好创意仅仅是事情的开始,其中还有许多复杂的过程需要梳理和设计;而创意本身也并非一个点子这么简单,创意过程往往是一个连续性的思维过程,我们称之为创意思维。完整的创意思维需要引入实践性内涵,在此前提下,创意思维包括了创意——创想——创境这三个构成要素与演绎过程。创意是创新想法的起点,创想是基于起点的延伸与展开,创境是创意展开后形成的一种形态和境界。文创家、设计师将一个古代名画图案移植到鼠标垫、手机套、丝巾等产品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创意实现过程;文创家、设计师综合运用一种传统设计语言与现代设计语言,创造出具有自身风格或定位的产品系列,就是一个创想的实现过程;文创家、设计师不仅拥有自身创意设想和设计语言,还于其中蕴含着独特设计思想和价值理念,并能借助其产品影响一批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创境实现的过程。从构建知名文化品牌的高度来看,只有达成创意思维的这三个构成,才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原创。 现今,创意设计的重要性已是众人皆知,全社会的创意热情也十分浓厚。但在如何获取更多更好的创意设计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受到认知和视野的局限而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首先我们应当搞清楚什么是好创意、什么是好设计,进而思考如何才能获得好的创意设计。概要说来,在精神文化领域,好创意是能够深刻反映人性情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贴合人们精神需求的创作理念;在造物文化领域,好创意是能够协调、平衡传统与现代、功用与审美之间关系,适合当代人文化与生活消费需求的设计思想。二者都必须在具备创意思维三个构成的前提下,才能最终完成文化产品,并完整地实现产品的文化价值。来自杭州的中国新锐设计师张雷和他的团队,秉承“让设计回归乡土,不刻意做中国设计,而将余杭的特色展示出来”的“还乡”创意理念,体现出他对“中国设计”的独特理解。在他看来,“中国设计”是一个伪概念,因为“中国实在太大了,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审美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设计。”【1】这种认识体现了他以在地文化即余杭传统手工艺为设计起点的创意初衷,在此基点上,张雷主张既要尊重传统,也要颠覆传统,他与团队不惜耗费4年多时间,遍访余杭乡村民间,与十多位传统手艺师傅交流合作,在深度了解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重新解构余杭的传统手工艺,将其与当代设计相融合,制作独特的产品”,【2】致力于传统的现代转化与再设计。为实现这一创意设想,他们一方面悉心研究传统手工艺制作方法,另一方面力求在语言、功能、视觉上赋予鲜明的当代感,从传统材料制作和手工技艺的深入研究入手,让传统手工艺如同糖溶于水一样融入当代和未来的设计,使传统焕发新生,使当下设计更加丰富多样。这样的创想无疑是传递传统精髓的原创思维,也必然产生真正的原创作品。张雷团队的实践是非常具有文化情怀的创意设计,“品物流形”品牌所启动的“融·手作在杭州”实验项目,以“竹”“丝”“土”等为主题,设计出源于传统材质与工艺而又颠覆传统的当代产品,并将设计、制作过程作了完整的纪录,放置在他们创立的中国首个传统工艺图书馆,供世界各国的设计师参考使用。尽管这些设计因源于本土传统材料和制作工艺,限制了产品批量生产的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设计师的想象空间,但张雷及其团队的实践可以看作是设计材料学和工艺学的一种基础性研究,短期来看固然不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必须充分肯定的是,这种精神正是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是一种积蓄原创力量并具有前瞻性的实践,也是中国设计成就其独特性和原创性所必须经历的。这一过程可能非常漫长,但正如张雷所说:只有沉淀下来,静心地做研究和设计,才会有出路。 出于对创意设计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意设计发展的政策意见,新近的如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中将“工业设计”列入其中,国家层面的重视有助于推动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各级地方政府积极组织和举办各类创意设计大赛,力图提升区域创意设计水平和民众设计欣赏能力。中国文创企业也致力于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东道作为起步较早的中国平面设计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品牌战略咨询和设计企业。东道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集聚了国内一大批一流设计人才,在平面设计和VI设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在中国设计行业处于领头羊的重要地位,为推动我国品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东道的视觉设计先后获得2013年、2014年红点视觉传达大奖,还揽获6项IF大奖,2017年荣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设计大奖”品牌设计金奖,这是我国设计企业首次问鼎这一重要的国际奖项。东道因此成为中国诸多国际会议、论坛和国家级项目的视觉和品牌设计的主要中标人,其中包括了2014年APEC峰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同时,东道还是中国对外援建、丝路基金、中国奥委会、中国商务部、司法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众多政府与国企的标志和VI设计的承担者,东道也因此获得“中国创意设计国家队”称号,成为“走出国门最远的设计公司”。中国各地方政府积极组织各类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已成功举办4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奖金池高达220万元左右,还设立1000万元“创意孵化基金”;福建省迄今也举办了4届“文创奖”大赛,今年的第5届大赛收到参评件1624,已评出入围名单296项;广东省也举办了“广东(珠海)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深圳、上海、北京作为国内创意设计高地,集聚了大批高水平的创意设计人才与设计公司,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深圳是最早获此殊荣的城市,拥有雄厚创意设计实力和发展潜质,开展“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着力提升设计水平、普及设计教育,形成浓厚创意设计的文化氛围,近年深圳所获国际设计红点奖、IF奖数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跻身国际一流水平的中国设计,主要集中在平面和视觉设计领域,而产品设计相对而言少得多,这表明在工业设计领域我们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从各省市的创意设计大赛来看,我国的创意设计也存在诸多短板,如:平面设计强、产品设计弱;模仿、浅层次设计居多,原创性、颠覆性设计少;题材和主题重复性大、多样性不足,等等。从理论上分析,这些不足源于未能认识创意思维的结构层次,仅仅停留于单纯的创意点子的运用,没有系统性的创新思考,不善于依据原创产品生成的过程特征将创意延伸为更加具体的设想和思路,并以丰富的文化情怀为指引,形成富有美学意境、人性关怀的产品系列和品牌形象。 再回到什么是好创意、好设计这个基本问题,我们可以从日本文具设计师伊藤胜太郎创立的“伊东屋”品牌内涵中获得启示。在伊藤胜太郎看来:“文具首先是工具,必须易于使用。其次要兼备漂亮的设计,最好是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过时的简约设计。再次如果那个商品到手后,能更好地刺激灵感和想象力,提醒使用者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则是最‘上乘’的”。要使产品设计兼具这三种特质,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但也只有具备了这些特质,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原创优质产品,也才可能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这提示我们,今天人们对创意的理解不能停留于单纯的创意点子,而要善于形成富有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体现先进文化理念的创意思想,并借助传统技艺、现代科技等手段,形成富有文化意趣、审美境界的产品系列和品牌形象,使之具有诉诸情感、美感体验和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作用。这是新时代创意设计水平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必须迈入的新阶段和必然趋势。 二、创意思维养成的逻辑理路 创意思维是诞生原创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但创意思维又是一个包含三个基本内在构成要素的复杂的精神与实践过程。也就是说,创意思维的价值实现不仅需要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过程,还需要一个系统的实践过程,其中包括创意设想与创造实践之间的复杂互动。换一个角度说,创意思维的价值及其实现包含着人的内在精神创造与外在社会实践两个部分,前者具有理论意义,后者具有实践意义,二者结合与运用,才能构成文化产业的原动力。我们先从理论层面来探讨创意思维养成的逻辑理路。 创意思维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而言,在付诸实践之前是具有基础性的一种精神存在,当然它同时也呼应和联系着种种社会现实问题与时代性诉求。因此,探讨创意思维的养成,我们不能局限于在纯粹理论和精神领域中进行演绎,而要在精神与物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展开思考。文化创意和设计的发展总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互为促进的,创意思维的养成也就必然要在人文情怀与现实关怀的关系中寻求达成的方式。创意思维在创意——创想——创境三个层面的构筑过程中,应当基于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人文姿态,使创意思维真正显示出原创性的理论价值和优质化的实践效用。以下我们从三个方面对创意思维养成的逻辑理路展开思考。 (一)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传承与创新之关系是个老话题,是每个时代都要面对的问题——不同时代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处理方式和解决方案。在我们看来,传承与创新之关系要解决的是哪些东西不能变,哪些东西必须变以及怎么变的问题。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拥有悠久灿烂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而言显得格外重要。继承传统,就是要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持传统文化流脉,延续传统文化基因,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传统文脉不能断,基因不能改,底色不能变,要体现出中国创意设计的独特性。但这种独特性不应当是脱离现实、脱离当代社会需要和世界发展潮流的,而应当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并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具有独特性的创新,是在传承基础上运用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来观察和分析创意设计的现实需求,能够解决当代中国在文化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能够成为实际产生原创产品和品牌并具有世界影响的创意设计,体现出悠久传统的现实生命力和再造传统的创新活力。处理好传承与创新关系,不但能消融二者之间的矛盾,而且能互动互补、良性发展。我们既要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自觉,但又不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要不断提炼传统的精华,以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同时进行必要的新调整与新创造,使传统在创新中延续,成为鲜活和富有生命力的传统。 单纯的、模仿式的传统继承,不仅不能实现继承传统的初衷,也无法实现当代文化的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背景,当这些条件和背景消失之后,一部分的传统文化结晶只能存在于博物馆之中,或在特殊保护的前提下留存下来;一部分的传统文化则需要结合当代社会精神需求进行重新阐释,融合现实生活需要进行再设计,成为活着的传统和新传统创造的元素。这才是传统继承的基本内容和完整过程,才是激活传统内在生命力和助力当代文化创造的科学姿态与方法。当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国家的主流倡导和社会风气时,面对丰富浩瀚的传统文化宝库,我们无疑需要确立正确对待传统的态度,更要协调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严格意义上,不出新的传承就是模仿和抄袭,唯有基于传统的创新创造才会有真正的继承。中国服装设计拥有深厚的底蕴与悠久的传统,沈从文的《中国服饰史》便是对这一传统宝库进行挖掘研究的学术名著。但对这份传统的继承却并非简单的元素运用那么轻易能够成就,也不是片面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所能够奏效,而是需要深度理解、挖掘传统服装精华,深刻把握国际服装流行文化趋势,巧妙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和设计风格,对传统和时尚进行基因重组式的结合与再造。在1987年巴黎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大赛中,我国设计师的那些照搬传统形式与图案的服装设计,如清代服装款式和越剧中梁山伯穿的大袍,虽然其中运用的是很经典的中国元素,却因没有任何现代气息和设计感而被淘汰。对比之下,获奖的作品则在传统朱红色、半截郁金香式袖子等清朝风格基础上,依据时尚趋势作了适当的抽象与简化处理,这种创意创新契合了国际流行趋势,最终获奖并被卢浮宫所收藏。这正应了资深服饰专家袁杰英先生所言:“民族和现代的结合不是那么简单易行的,而是要融入很多内涵才行。”【3】 (二)处理好原点与支点的关系 在创意设计过程中,能够成为我们思想资源的不外乎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积淀以及源于自然界的灵感启发,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参照系统——人类的心性本源或者本质性需求,我们称之为“原点”。一个优秀创意设计的产生,时常要以回到原点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原研哉曾言:将我们已然熟知、习以为常的事物,以一种“初视之眼”去重新感受的能力,也就是以一种率直的心态去重新捕捉事物的本质,乃是设计的第一步。【4】他所说的“初视之眼”,与我们这里所说的回到原点意思十分相近。从古至今,人类面临的基本问题并没有什么变化,无非是衣食住行游、生存与发展等基本需要,以及为满足这些需要而从事的各种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但每个时代满足这些需求的条件和方式不同,人们的现实诉求和感受不同,进而导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创意设计要解决的就是从文化创造角度,思考在所处的时代怎样以科学的、人性的方式实现和满足这些需求。我们需要让问题回到原点,回到本质性需求,来探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建构一个怎样的文化生产体系、精神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如何调整、改革、淘汰那些不符合人类切身利益和人性健康发展的文化体制与文化产品。回到原点是为了提供一个更切合人性需要的基本视角,同时还需要一个基于现实状况和条件的支点,即从当代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整体发展状况出发,思考分析以往创意设计的缺陷与不合理性,探索和提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创意概念和设计范式,探究具有时代特点的创意理念与设计方式。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根本性的出发点,原点考虑的是人类本质性需求,支点考虑的是时代性与现实性立场。只有处理好这一关系,才能不断提升我们对老问题(即本质性需求)的新认知。一个新认知的诞生就是一个新理念的出现,而理念的创新往往意味着对既往世界的重新修正和塑造。仅有原点的视角容易陷入理论的空谈,仅有支点的观照容易误入功利的泥淖,唯有实现二者融合,才有助于创新理念的孵化与创意实践的达成,从而使创意设计在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类社会伦理结构的优化和文明层次的提升。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创造优越生活的能力与日俱增,满足各种消费需求的创意设计也构建出一个越来越便捷、富有美感与品质甚至是奢华的世界。这一过程也导致诸多有悖于人性和挤压人类生存空间的负面结果,引发人们重新思考现状与审视问题所在,由此产生创意设计领域生态环保设计思潮的产生,并延伸出绿色生态环保设计的国际设计潮流。这一潮流并非是要回到原始状态,而是基于当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能提供的材料、技术和加工等条件,以绿色设计思维来展开设计实践活动,由此派生出极简主义、减少主义等设计理念。具体而言,就是将节能环保、可持续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运用现代环保材料、低能耗技术、无污染能源等技术手段,设计出具有节约能源和材料、采光通风,可重复利用、且符合简素生活需要等特征的各类产品,包括建筑、家具、服装以及文具、工艺品、日用品等工业设计产品,既要满足当代人生产生活需要,又要符合人类基本和长远利益。秉承这一理念,哥斯达黎加设计师设计出造型现代且能自足解决一切能源供给的海滩别墅;深泽直人主张用最少的元素来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因此也最大程度地节约了能源与材料;凯瑞姆·瑞席反对奢华的设计风格,强调更高效、更智能和更人性化的设计,主张更多地运用环保材料;康斯坦丁·葛切奇认为“简约”才是对他风格的最好定义,他完美实现了将人文主义理念融入实用性的设计理念;被设计界誉为“21世纪的达·芬奇”的卢吉·科拉尼秉承设计必须遵从自然规律原则的设计理念。这些引领世界设计风尚与潮流的设计大师,几乎都对人性和人类本质性需求有深入和独到的见解,并以此作为设计的起点,充分运用当代科技所提供的各种可能,创造出或出类拔萃、或颠覆陈规、或奇思妙想的创意设计产品,成为当代世界设计文化的杰出代表。 (三)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创意设计对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是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所必不可少的因素,通常也是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创意设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需要一大批高端创意人才,更需要培养高端人才的教育理念、培养方式和成长环境,同时还需要消费层级的提升,拥有一个能欣赏奇特创意和精美设计的消费群体。这一切并非可以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市场对高端创意设计产品的迫切需求,很容易导致设计师与相关企业追逐短期利益,仓促上马项目和产品,缺乏深厚的内涵培植和精细的品质打磨,更不愿做基础性的研究和积累,形成功利主义盛行的浮躁风气。优秀的创意设计必定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作支撑,也需要经年累月的时间积累,经受市场的检验和不断地调整提升,这是文化品牌构建必须经历的艰难过程,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没有捷径可以走,只有在一个确定的文化理念和产品定位上持之以恒地坚守和坚持,才有可能铸就真正有内涵的知名文化品牌。迪士尼乐园的成功绝非是单纯高投入所能获得的,其核心价值在于迪士尼经过数十年积累和精细塑造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这些深入人心的动画角色已经成为几代人的记忆。以此为核心内涵所构建的乐园,通过实体形象强化动画中所呈现的梦幻、欢乐的效果,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了迪士尼文化内涵,让童真和梦幻走进儿童内心,甚至也让成年人重温儿时的梦幻。如果没有成功地传遍全球、进入千家万户的动画系列形象作为铺垫和前提,迪士尼乐园是很难取得这样的体验效果。那种以为有足够资本就可以对迪士尼构成威胁的想法未免太过幼稚和简单了,说明其并未深切领悟到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来源。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创意设计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不仅导致产品缺乏创新、粗制滥造,而且会助长相互抄袭和同质化的趋向。在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尤其要尊重文化发展自身的逻辑和规律,着力于文化创造主体自身素养的提升和基础性软硬环境的构建,潜心创作精品,精细制作产品,耐心挖掘内涵,悉心培育品牌,淡化功利,着眼未来,执着坚守,终将能孕育出原创性优秀作品。也唯有如此,才有助于避免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有助于提升文化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三、路径选择:从创意思维到原动力 创意设计是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性因素,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时期对创意设计的要求不同,对创意思维养成的环境要求也不同。在新时代主要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供给侧改革、文化科技融合、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我们以新思想、新战略去应对和解决。黄庭坚曾言:“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从文化领域来说,夯实基础,立足原创,瞩望未来,是推动文化创新、提升发展水平、引领发展趋势的关键所在。面对新挑战,不仅要随时代发展调整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催生更多文化新兴产业,而且要推动文化产品及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创意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原动力,必须以创意思维的培育为根基,从原创的智慧之源和智力之核入手,营造创意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厚植创意思维的肥沃土壤,探索并遵循创意思维养成规律,为文化产业提供充沛持久的原动力。 创意思维作为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具有自身特殊的思维规律与特性,主要包含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想象力的来源),同时也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辅助,可以说是人的多种思维的综合。创意思维是个复杂的过程,有学者将其总结为需要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我们则在上文将创意思维分成三个层次:创意——创想——创境。还有不少研究者对如何培育创意思维进行了技术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分析,在此我们着重从创意思维养成的一般规律角度进行探讨。 一个人创意思维能力的获得具有多方面因素,但无外乎天生禀赋与后天养成。生理学意义上的天赋才能可遇不可求,对此我们无能为力,但后天的养成却可以在把握创意思维规律的前提下,以相应的方法、适宜的环境去培植与培育。拥有创意思维能力者,往往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童真之心和敏锐的感觉,如若我们能据此主要特征而选择适当的教育理念,创造相应的外部条件,就能够挖掘、培植、强化文化创意人才的内在潜质。在教育理念方面,应以探索性兴趣的发现和培育为导向,发现和挖掘文化人才具有偏向性的独特才能,使人才在自身兴趣动力的驱使下饱含热情去探索创新。视野的拓展往往能丰富人们的思想资源、激发更充沛丰裕的灵感,尤其在产业融合、跨界发展、文化科技结合、边缘创新成为趋势的今天,更需要文化人才拥有人文与科学兼备的广阔视野。想象力是创造之源、创新之母,思想禁锢,观念保守,心智封闭,必然导致想象力的萎靡与枯竭,创新创造的时代更需要解放思想、开放包容。创造性人才的童心使其对外部事物始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感受,并从细腻独特的感受中形成自身的认知视角与体系,从而成为创造性活动的触发器。保护创意人才的童心与好奇心应当成为教育环境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意设计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高品质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动力所在。这个过程或许要牺牲发展的速度,但这是获得核心竞争力和永续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新常态下的新动能,应当是创新创造的动能,而不是速度效益的动力;文化产业的原动力,应当是源于原创性甚至颠覆性作品和设计的能力,而不是因循守旧、模仿抄袭的作为。只要对一些国际创意设计大师或知名企业品牌所奉行的理念、秉持的立场稍加分析,我们就能看出原创如何生成又怎样构建一流的品牌。德国著名设计师康斯坦丁·葛切奇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将实用性完美融入人文主义理念之中而自成风格,构筑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工业设计世界。如何协调和处理好实用性与美学的结合,如何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实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考验设计师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康斯坦丁·葛切奇的创造力和杰出成就,主要来自于他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和宽广博大的研究视野。在技术迭代加剧、产品更新加速的时代,他可以为一把人性化的座椅设计花费3年时间、为一支圆珠笔设计耗费4年的光阴——用同样的时间其他设计师可以设计一座高楼了——他也许是世界上最慢的设计师了。对于工艺和材料,康斯坦丁·葛切奇执着于精工细作,尽善尽美;作为设计师,他不仅只是精于设计专业技能,而且对建筑、历史、美学等众多领域均有广泛的研究,这是他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来源。他最可贵的精神在于不追随潮流,专注于独立的观察、思考,不愿被纳入任何设计思潮和流派,在他看来,孤独的工作状态更有利于独立自由的思维,这对创作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但这种孤独却不仅没有被业界忽略,反而因其独创性受到设计界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获得包括红点、IF、COMPASSO D´、ORO等在内的重要国际设计奖项。素有“设计怪杰”之称的卢吉·科拉尼是位崇尚自然界法则的设计师, “设计必须遵从自然规律原则”是他设计理念的核心思想,他将来自于自然界的灵感提炼抽象,逐渐形成以曲线为主的独特的生态形状设计语言,在时装、汽车、建筑甚至圆珠笔及工艺品中都运用了这种语言,其设计作品多半呈圆弧形,表现出超前性和另类风格,也因此备受争议。他善于在作品中融入超越日常的感官和感觉元素,同时又兼顾了实用性与功能性,其离经叛道般的杰出设计赢得了业界和消费者的青睐,甚至有人将他作为天才和圣人一样崇拜。卢吉·科拉尼本人却认为,他所做的无非是模仿自然界向我们揭示的种种真实——他那以曲线为主的设计语言,就来自于对圆形的独特认知与理解,在他看来,不仅地球是圆的,所有星际物体都是圆的,并在圆形或椭圆形轨道上运动,甚至人类也是从圆形的物种细胞中繁衍而来。他将这种来源于自然界的启示凝练成自己的核心设计理念,并注重在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中构建出独有的设计语言与风格。同样善于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的日本工业设计大师深泽直人,从河边遍布的鹅卵石那舒适的形态获取创意灵感,设计了另类而独特的鹅卵石形状手机,这种设计选择也是基于他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形状舒适、触感顺滑、易于把玩,还具有一定的交互性。深泽直人打破惯常的有意识设计窠臼,提出“无意识设计”理念,探索一种去物质化的设计,即让设计消解在行为之中,在众多设计师向往炫目抢眼、浮华瑰丽等刺激性的设计作品时,深泽直人则另辟蹊径,以环保的立场,从生活细微处寻找最适合人性内在需求的东西,进行恰如其分的设计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设计思想和美学实践。在他看来,“人与物之间无意识的、和谐的关系,才是‘无意识设计’的最好表达”。【5】在文化视野方面,深泽直人同样涉猎广泛,在感性与理性完美交织的设计中,融入了生态心理学、实用主义哲学、社会文化等学科内涵与方法,并善于洞察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普世的,他将这种普世的关系用简洁而富有变化的设计表达了出来,从而激发了大多数人们内心的触动而喜爱”。【6】 设计师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原创精神,决定了产品与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并最终构成商品或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但设计天才中最值得推崇的,是那些有大情怀和使命意识的创意达人,它能够让创意设计站在伦理的高度展开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设计不再出于单纯的功利性目的,而是充满理想色彩、彰显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行为。情怀与使命能够使产品设计充满人性光辉,让企业品牌拥有内在的灵魂。苹果现任资深副总裁、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不仅具有传奇的设计经历,而且有着执着的设计精神,那就是和乔布斯一样,将产品及用户体验作为出发点,以“完善再完善”的执着,追求设计的极致完美,即便因此导致成本提升到同行业的数倍也在所不惜。乔纳森·伊夫与乔布斯可谓志同道合,为实现乔布斯让用户凭着自觉就知道下一步怎么做的理想,伊夫可谓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甚至可以为了设计出世界上最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不辞辛劳地搭乘14个小时飞机,专程拜访日本一位铸剑大师,以寻求灵感,这也印证了他所言:苹果设计的东西,主张证明一种存在的价值,而不只是为了赚钱。这种既有情怀又充满工匠精神的设计,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与功利性所能解释的了。日本日用百货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简约、简素,这样“就”好,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获得认可,也同样是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该理念的孕育与形成,是在适应日本资源短缺的现实,传承日本设计美学抽象简素传统,符合现代设计极简主义潮流,呼应当代世界的环保理念基础上产生的。其中包含着公司主管与设计师对于当代生活方式的独特观察与思考,甚至包括了“以商业贡献社会”的情怀。他们“选取构成生活基本的真正必需的东西,重新评估其真正必要的形状和素材,削减生产过程中的冗余,让包装保持简朴,由此便孕育出了简约美丽的无印良品风格”。这便是具有文化追求与情怀的商业精神,或者说是具有独特文化价值体系的设计理念。受此理念引领,无印良品庞大的日用百货产品系列不仅具有统一、鲜明的品牌特征,而且它倡导并形成一种生活立场和方式,使商品销售成为“生活方式”的推销,达到“创境”的境界,从而显示出品牌内在的文化魅力与影响力。 中国不缺乏文化资源,但既往传统文化的生命之火,必须由今人去点燃。有句话说:传统并不是崇拜灰烬,而是要让火苗继续燃烧。在我们看来,优秀传统是一份藏在历史深处的宝藏,需要以智慧之光去照亮,也是一份尚未发掘利用的燃料,需要以创意之火去点燃;唯有如此,宝藏才能重现新的辉煌,燃料才能释放新的能量。继承传统、再造传统体现的是人文情怀;感悟人生、关怀苍生体现的是人间情怀;拥抱万物、大爱无疆体现的是宇宙情怀。真正能够呈现文化底色、生命底蕴和自然奥妙的创意思维,必是源于探悉文化、生活和宇宙本源与内质的才思与构想。中国原创性思维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正处于蓬勃生长的前奏,打破长期崇尚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摆脱模仿、“山寨”西方设计的实践束缚,构建独立的思想体系与设计语言,探索优秀传统再生之道,才能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理念、生存方式和宇宙意识,构筑具有中国特色、东方风格的创意设计理论体系与文化形象。 注释: 【1】沈萍、郭大泽编著:《文创品牌的秘密》,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136页。 【2】沈萍、郭大泽编著:《文创品牌的秘密》,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137页。 【3】杭海、林存真主编:《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 【4】IDEA编辑部编:《原研哉的设计》,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湾)2009年版,序言。 【5】深泽直人:《深泽直人》,路意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页。 【6】深泽直人:《深泽直人》,路意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41页。 参考文献: [1]沈萍、郭大泽编著:《文创品牌的秘密》,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 [2]杭海、林存真主编:《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 [3]IDEA编辑部编:《原研哉的设计》,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湾)2009年版。 [4]深泽直人:《深泽直人》,路意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5]靳强、潘家健:《关怀的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6]马克·安吉利尔、乔格·希默尔赖希编:《建筑对话》,张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7]李凤亮、谢李敏:《文化科技融合:现状、业态与路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 [8]乔纳森·M·伍德姆:《20世纪的设计》,周博、沈莹译,上海出版社2012年版。 [9]贝丽尔·马克龙、戴维·斯图尔特、格雷格·昆顿、尼克·阿斯伯利:《设计中的智慧思维》,王玉译,中国摄影出版社2018年出版。 [10]李凤亮:《数字创意时代文化消费的未来》,《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11]张燕:《论中国造物艺术中的天人合一哲学观》,《文艺研究》2003年第6期。 [12]计成:《园冶》,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13]刘伟冬:《设计的文化力量》,杨志麟主编:《中国设计全集》20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14]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下),宋协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5]梁梅:《设计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6]玛格达莱娜·德罗斯特:《包豪斯1919-1933》,丁梦月、胡一可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 [17]皮埃尔·卡巴纳:《杜尚访谈录》,王瑞芸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8]王源:《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化传播:原创性电视节目发展的新路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 转自: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论坛杂志社 欢迎关注“元浦说文”头条号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南部微生活·版权声明1、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3、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5、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6、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